“航空器已準備好,航空器已適航,機械師已放行。”“準備起飛!”2月24日上午,在黑龍江哈爾濱木蘭縣建國鄉機場,伴隨著馬達的轟鳴聲,一架直升機騰空而起,飛向500千伏方永甲線。
方永甲、乙線是連接黑龍江東中部電網的重要線路,東起500千伏方正變電站,西至500千伏永源變電站,全長362.432千米,共有鐵塔855基。線路途經地勢險峻的張廣才嶺,既有懸崖絕壁,又有深谷陡坡。傳統的人工巡檢方永甲、乙線,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較低。
隨著氣溫回升,黑龍江電網春檢工作和全省春耕春灌供電服務保障工作即將全方位展開。為全方位了解主網輸電線路運行情況,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聯合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應用直升機巡檢方永甲、乙線,對線路通道及隱患點開展拉網式排查。
“直升機不受高山大嶺復雜地形及無信號地區影響,一架次可飛行3個多小時,可連續巡檢至少40千米長的輸電線路,作業效率是人工巡檢的數十倍,也能避免地面巡檢的視覺盲區,及時發現隱患和缺陷。”
此次飛行前,國網黑龍江超高壓公司輸電專業員工與飛行團隊成員深入研究輸電線路走向,結合沿途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優化航巡路線,提前制訂直升機飛巡任務“三措一案”,全方位檢查和調試直升機和搭載的檢測設備,確保設備在飛行過程中穩定運行。
“到達位置,保持懸停。”直升機飛至方永甲線一基鐵塔上空。在飛行員張浩的操作下,直升機沿著對地高度約50米線路飛行。每到一基鐵塔上空,直升機都在塔側懸停,航檢員翟盼盼用光電吊艙控制器對鐵塔開展集成可見光錄像和紅外掃描,航檢員邵銀則用高倍照相機對鐵塔進行全方位拍攝,查看線路是否存在缺陷。“光電吊艙的30倍可見光鏡頭,可以清楚‘看到’用望遠鏡難以發現的細小缺陷。同時,吊艙中的紅外熱像儀可測出金具的實時溫度。”
飛行、懸停、觀測、記錄……直升機沿著輸電線路的方向前進,液晶監視器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輸電線路、鐵塔的畫面及光電吊艙巡檢設備的數據。當天,這架直升機先后飛行了3次。“今天巡檢的101.33千米線路的數據由航檢人員整理后上傳至云平臺,再由后方人員開展全方位分析和研判,并將所發現的缺陷記錄下來形成報告,為全方位掌握輸電線路運行狀況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撐。”
一、概述(LYST-300電力建設新產品“帶電電纜識別儀”測試迅速準確)
本產品是本廠根據高壓電纜施工安裝及維護人員所急需解決的多條電纜現場識別問題,參考國外先進技術,在電磁場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現代電子技術及工裝工藝技術研制而成的。
本產品主要用于現場多條電纜的準確識別,以克服施工現場經常發生的鋸錯電纜所造成的重大停電事故或人身事故,大大提高施工、維修效率,保障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正常進行。
二、主要功能特點:(LYST-300電力建設新產品“帶電電纜識別儀”測試迅速準確)
1、識別準確無誤
2、大識別鉗口適合各種電纜
3、適合帶電以及不帶電電纜的準確識別
4、操作極為簡單
5、指示清楚直觀
6、主、輔件便攜、美觀、手感好
7、整機工作可靠不怕短路
8、輸出自動匹配
9、接受靈敏度可調,適合各種現場。
三、主要技術指標:(LYST-300電力建設新產品“帶電電纜識別儀”測試迅速準確)
鉗口以及閉合時內徑≥120mm
功率:≥10kVA(瞬時峰值)
識別方式:方向、幅度
外形尺寸:320×300×240
重量: 12kg
四、工作原理:(LYST-300電力建設新產品“帶電電纜識別儀”測試迅速準確)
將電網輸入的220VAC電源經電子技術變換為識別所需的大功率特殊信號,此信號加在待識別電纜始端(或終端)任一好相(或阻值相對高的一相),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該電纜沿線則必然感應與發射信號規律一致的感應信號,在開挖現場用高靈敏的檢測器鉗測現場所有電纜,根據檢測器指示即可準確找出所加信號之電纜。
五、面板、結構及使用說明:(LYST-300電力建設新產品“帶電電纜識別儀”測試迅速準確)
1、 面板及結構說明:
為方便現場使用,設計為鋁合金箱包裝的一體化結構。
面板布局如下圖:

①電源:識別儀主機電源輸入插座,帶保險絲座
②接地端子:接大地
③輸出端子:使用時,紅插座接需識別電纜相線,黑插座接大地。
LYST-300帶電電纜查找儀結構連輔件箱采用一體化結構,便攜性非常好
2、使用說明:
接線方法分為2種:直連法和耦合法,直連法只適用于不帶電的電纜的識別,耦合法帶電不帶電都可以進行準確識別。
A)直連法:待識別的電纜地線斷開,信號電流輸出線(紅)接任一好相,被接相另一端接大地。信號電流回流線(黑)接大地。
識別方法:首先判斷相位,以表頭指針的初始擺幅為準,按照圖示方向讓電流順著接收鉗指示的方向流過。如果是待識別的電纜,那么表頭指針的初始擺動方向應該是向右。在相位判斷過程中,如果出現多條電纜同相位的情況可以進行幅度對比,調整靈敏度旋鈕到合適位置,對幅度進行對比,幅度*大的就是待識別電纜。
B)耦合法:使待識別電纜兩端與大地相連(通過芯線、屏蔽或者鎧都可),構成閉合回路。輸出耦合鉗方向和接收耦合鉗方向一致時表頭指針方向正偏的電纜是待識別電纜。 識別方法:保證輸出耦合鉗和接收耦合鉗同方向的條件下,首先判斷相位,以表頭指針的初始擺幅為準,按照圖示方向讓電流順著接收鉗指示的方向流過。如果是待識別的電纜,那么表頭指針的初始擺動方向應該是向右。在相位判斷過程中,如果出現多條電纜同相位的情況可以進行幅度對比,調整靈敏度旋鈕到合適位置,對幅度進行對比,幅度*大的就是待識別電纜。直連法參考下圖接線:

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通信調度值班人員發現光纜災害監測系統發出220千伏溫鞏線覆冰告警,立即定位覆冰位置,并安排運維人員特巡線路,啟動光纜線路覆冰應急處置方案,確保線路可靠穩定運行。
隨著新疆巴州—鐵干里克—若羌、塔城—烏蘇等13項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竣工投運,24年年底,新疆電網成為國內750千伏變電站數量*多、750千伏線路里程很長的省級電網。然而,新疆電網地域遼闊,部分輸電線路廣泛分布在戈壁、沙漠、山區等復雜地理環境中,自然環境惡劣,易受雷電、雨雪、大風等天氣因素影響,導致電網運維難度和成本增加。
國網新疆電力通過健全電網穩定管理體系、提升科技監測預警能力、推進數智化賦能電網建設運維等措施,全力守牢大電網可靠生命線,以高水平電網可靠保障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是推動數智化堅強電網建設的重要技術。國網新疆電力通過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在電網運維和故障處理等領域取得突破。該公司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樣本庫建設,組建“專業+智能”運營團隊,建立常態化樣本歸集機制,持續擴充樣本庫容量。截至目前,樣本庫已集納輸電、變電、配電、營銷、安監等專業樣本超500萬張,樣本質量分析合格率超80%,支撐了新疆電網智能巡檢、故障診斷等場景的算法迭代與模型優化,為新疆電網智能化運維和精準決策提供依據。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